上週五(11/23),每位「素直友讀書會」的夥伴都根據自己的狀況,發表了三分鐘的演說。而每位夥伴的演說都很精采,大家也給與「下次可做的更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回饋與建議。
其中一位夥伴易靜怡的演說,特別的吸引了我。因為她很可能是在座同學中少數按照老師的教法,準備了充份的內容:更因她真情流露的生動演說內容,深深打動了我。下課後,向靜怡同學表達我個人的欣賞之處。她還十分樂意的,分享了她的演講稿,讓我發表如下:
我最害怕的一件事:面對群眾演說
(撰稿:易靜怡)
從以前工作性質,甚至到後來家庭主婦,要面對群眾演說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上星期老師說這星期每人要做個三分鐘演說,會不會有人就因此不來讀書會了?其實,那就是跳入我腦裡的最大選項。
一直到今天早上,送完三個小朋友上學後,打開新聞頻道,攤坐沙發,我都還在想很多理由告訴自己:「幹什麼要跳入恐懼深淵?我又不以此謀生;等下次準備好了再說吧!還是回到安全的窩。」好熟悉的話語,拾手可得。每每遇到困境,這些話語,理所當然成為我不敢面對自己,勇敢迎接新挑戰的藉口! 幸好朋友打電話來,問今天的演說準備的如何?我才瞭解到,她也有恐懼!不過她選擇的是「面對」。她說:「如果我們逃避了,如何教會小孩面對?」因此,我想到一本書中的一句話「人不過是一根蘆葦 ,也是自然界中最弱的東西 ,不過郤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在我軟弱的時候,不應該坐困愁城,起身思考,去做,就對了!
首先想想我為什麼會害怕:
一直到今天早上,送完三個小朋友上學後,打開新聞頻道,攤坐沙發,我都還在想很多理由告訴自己:「幹什麼要跳入恐懼深淵?我又不以此謀生;等下次準備好了再說吧!還是回到安全的窩。」好熟悉的話語,拾手可得。每每遇到困境,這些話語,理所當然成為我不敢面對自己,勇敢迎接新挑戰的藉口! 幸好朋友打電話來,問今天的演說準備的如何?我才瞭解到,她也有恐懼!不過她選擇的是「面對」。她說:「如果我們逃避了,如何教會小孩面對?」因此,我想到一本書中的一句話「人不過是一根蘆葦 ,也是自然界中最弱的東西 ,不過郤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在我軟弱的時候,不應該坐困愁城,起身思考,去做,就對了!
首先想想我為什麼會害怕:
- 對事情無知而產生害怕:我不知道要說什麼而恐懼,因此先作準備,將要與大家分享的東西寫下,就算忘詞也有備胎,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
- 自信心不足: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忘了自己要的是什麼。也不願意去接受自己表現不完美。想想,如果表現得90或100分,就應該是在台上,而不是在台下聼課了。「表現不好是正常,表現好反而是意外」,這麼想,害怕程度又降低許多。
- 經驗不夠:莎士比亞說過:「經驗是一顆寶石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付出了無數的代價而獲得。」所以我告訴自己:如果仍然有恐懼、仍不完善,只是因為寶石不夠多,經驗不足罷了!
根據數據顯示:透過閱讀學習可獲得10%,透過聽到學習可獲得15%, 透過親歷,則有80%的學習收獲。雖然這堂課原本不是我計劃中的,但意外更精彩~~~讓我有機會站在這裡親身經歷!
今日睡前,起碼我可以告訴自己:我又拾獲一顆寶石,而不是一顆種在沙發上的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