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年終,總免不了回顧與檢視自己一年來的工作與生活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發現自己的學習是持續增加、生活趣味不減、生命歷練更見深度。回顧至此,更深信自己當年不是被迫獨立工作的,而是選擇成為獨立工作者之後,方能享受到這種工作方式,帶給自己的自由與歷練。
昨天讀完monthly ICA Trends, 第一次認識 "portfolio working" 這個名辭,也將此分享於此…
Portfolio Working 組合式工作
…是一種由一系列多元性、短期的工作組合而成,它可以是同時或是依序發生的,不是在某單一組織內任職的事業型態… 通常是自由工作者,以自由工作者型態同時對一或多位雇主提供勞務或顧問服務。
這種「組合式工作」方式也適用於與單一雇主的全職聘用關係:在單一組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目的是擴充個人的工作經驗與體驗不同的角色與職責。如果僅單一評論這種工作方式好壞,可能會顯得失去討論焦點且無法做結論。
無論如何,這是個能夠讓個人充分體驗與選擇不同工作管道與工作經歷的機會。重要的是,從業人員需要維持自身相當程度的整體目標或策略方向,將「組合式工作」視為一個整體職涯,而非只是淪為打零工的專業人士。
************
A vision of the way people will work in the future
未來工作型態的可能性
Adapted from “The Economist Guide to Management Ideas and Gurus”, by Tim Hindle,
未來工作型態的可能性
Adapted from “The Economist Guide to Management Ideas and Gurus”, by Tim Hindle,
組合式工作將是未來人們的工作型態。在「組合式工作」一書中,作者Joanna Grigg為此所下的定義是:「為一群或是一組不同的雇主團體、為一項工作或某一產業,無論怎樣的組合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工作方式。」
這作法拓展了自由工作者的概念,它超越了傳統的自由工作者的工作觀,如:會計師、律師或獨立肖像攝影師,僅將其專業,銷售給不同的客戶。這類工作者的工作成本,不再只是發揮功能所用的時間,而是時間加上「 一生的經驗」。
致力廣傳這種職涯概念的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其著作「覺醒的年代」(The Empty Raincoat)中寫道:走向組合工作的職涯導向,就是藉放棄固定雇主而換取工作的自主性。組合工作就是為不同客戶,做好不同工作中所必需要有的各個環節。「工作」在這裡的意義是一個客戶…. 我曾告誡我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學業完成後,他們應該已具備的能力是尋找客戶而非雇主… 他們現在會成為組合式工作者,全是基於自己的選擇,有些人則是因為無法繼續留任在他們的組織裡,而非走上這條路不可。幸運的話,他們原來的組織,或許能成為他們新的組合工作中的第一位客戶。重要的差異在他們的工作報酬是以產能計費,而非以工作時數計價。
組合式工作者永遠不會被解雇。如同演員,他們只是有工作空檔。但是,在這空檔期間他們需要行銷自己,或是請一位好的經紀人代勞。韓第深信引用專業經紀人的回報,是能成功的延長組合工作者的工作年限。一位好的經紀人,將「協助你在必要的混屯中,釐出頭緒來,讓你能將獨立自主的職涯與生活做出最好的安排。」
組合工作者缺乏的是許多全職雇員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他們必須具備更多廣泛的職能,例如:電腦技巧、業務行銷、管理財務及和懂得如何申報報稅。不如一般的全職雇員,組合式工作者無法期望從自己的組織內獲得滿意的工作肯定與激賞。他們的工作肯定是必須外求,即是來自主要客戶群。這也讓他們極度地以顧客為中心,而這也是在21世紀中一種有效的策略。
越來越多人相信,保障終身的全職聘用關係,已經無法持續與期待,因而演化出了組合式工作。組織縮編與扁平化,導致許多技能優異人才有志難伸。這些人除了走向組合式工作的方式之外,也無太多選擇。同樣的,在公營事業的民營化之後的員工,也有類似的衝擊。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將上一代趨之若騖的終身全職雇用契約,視為苦差事,相較於上一代的對工作方式的執著,他們喜歡組合工作方式,並視之為一種解放。組合式工作的型態,能提供他們足夠的自由來安排自己的時間,甚至工作量。
然而話雖如此,組合式的工作尚未發展到人們曾有過的期待與想像。因此,對全職工作的舒適感與渴望依然無法抗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